2025-07-23 13:25 来源:网络 阅读量:13300 会员投稿
文章摘要
在企业组织建设中,价值观的清晰传递与行为边界的明确划分,是组织高效运转的核心前提。近日,奇麟鲜品创新赋能研究院举行成员宣誓启航仪式,仪式中发布的“七荣七耻”行为准则引发行业关注。作为研究院文化建设与生态治理的核心纲领,这七组“荣耻对照”不仅...
在企业组织建设中,价值观的清晰传递与行为边界的明确划分,是组织高效运转的核心前提。近日,奇麟鲜品创新赋能研究院举行成员宣誓启航仪式,仪式中发布的“七荣七耻”行为准则引发行业关注。作为研究院文化建设与生态治理的核心纲领,这七组“荣耻对照”不仅为成员划定了行为坐标,更折射出企业以价值观凝聚共识、以规则护航发展的深层思考。
“七荣七耻”:从“价值倡导”到“行为落地”的精准映射
企业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能否转化为可感知、可践行的具体行为。“七荣七耻”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跳出了抽象的理念宣讲,通过“荣”与“耻”的鲜明对比,将企业“共建共生共享”的核心理念拆解为可操作的行为准则,呈现三大特征:
以“组织认同”为根基,筑牢情感纽带
“以热爱公司为荣,以诋毁公司为耻”直指成员与企业的情感联结。对创新赋能研究院而言,成员作为战略落地与生态服务的核心力量,其对企业的认同度直接影响执行力。这一条款并非要求“无条件服从”,而是强调“基于理解的热爱”——唯有认同企业的使命与方向,才能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坚守初心,避免因短期利益动摇长期战略。
以“协作伦理”为核心,破解生态痛点
生鲜私域生态的复杂性,决定了“协作”与“共生”的重要性。“七荣七耻”中多条准则直击行业协作的常见痛点:
- “以合愿共建为荣,以分崩离析为耻”强调“主动协同”,反对“各自为战”,这与研究院“整合资源、服务生态”的职能定位高度契合;
- “以团结共生为荣,以拉帮结伙为耻”则区分了“健康协作”与“小圈子主义”,避免生态内耗,确保资源向“价值创造”倾斜;
- “以感恩珍惜为荣,以抱怨指责为耻”则从心态层面引导成员正视问题、积极解决,而非陷入负面情绪的循环。
这些条款共同构建了“正向协作”的伦理框架,为生态伙伴间的信任建设提供了行为指南。
以“职业操守”为底线,锚定发展方向
研究院作为企业创新与战略落地的“智囊团”,其成员的职业操守直接影响决策质量与生态公信力。“七荣七耻”对此作出清晰规范:
- “以夯实成长为荣,以急功近利为耻”倡导“长期主义”,反对“短期变现思维”,这与生鲜行业“重沉淀、靠口碑”的发展规律高度匹配;
- “以面对担当为荣,以逃避嫁祸为耻”强调“责任意识”,要求成员在市场问题面前“不推诿、不回避”,这是研究院“解决实际问题”职能的直接体现;
- “以实事求是为荣,以造谣是非为耻”则直指“诚信底线”,确保信息传递的真实性,避免因不实言论破坏生态稳定。
从“宣誓承诺”到“生态共振”:准则的长效价值
“七荣七耻”在宣誓仪式中被郑重提出,并非偶然。作为奇麟鲜品创新赋能研究院运行的“文化宪章”,其价值的释放需要“仪式感”与“执行力”的双重加持: 从仪式层面看,成员公开宣誓践行“七荣七耻”,是将“个体承诺”转化为“组织共识”的过程。这种公开化的承诺不仅强化了成员的自我约束,更向生态伙伴传递出“规则清晰、行事有界”的信号,有助于提升整个生态对企业的信任度。
从实践层面看,“七荣七耻”的生命力在于“落地”。例如,准则中“以实事求是为荣”与研究院《组织章程》中“带着调研问题与解决方案参会”的要求形成呼应,前者为理念导向,后者为行为规范,共同构成“理念—行动—结果”的闭环。这种“价值观与制度设计”的协同,避免了准则沦为“口号”,确保其能真正融入成员的日常工作。
行业启示:价值观共识是生态竞争力的隐形密码
在生鲜私域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企业的竞争已从“资源争夺”升级为“生态能力”的比拼,而价值观的共识度正是生态能力的核心指标。奇麟鲜品创新赋能研究院“七荣七耻”的提出,为行业提供了三点启示:
其一,价值观需“具象化”。模糊的“正能量”难以落地,唯有像“七荣七耻”这样,将理念转化为“可对照、可检验”的行为标准,才能真正影响组织行为;
其二,生态治理需“软硬兼施”。除了制度、流程等“硬约束”,价值观层面的“软引导”同样重要——“七荣七耻”与研究院章程形成“刚柔并济”的治理体系,更能激发成员的内生动力;
其三,长期主义需“文化护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文化根基,“七荣七耻”中“夯实成长”“合愿共建”等导向,正是为生态的长期主义发展注入文化基因。
从宣誓启航到准则落地,奇麟鲜品创新赋能研究院的“七荣七耻”不仅是一份“行为清单”,更是一份“生态契约”。它以鲜明的价值导向凝聚成员共识,以清晰的行为边界减少生态摩擦,最终将推动“共建共生共享”的理念从口号转化为实践。在行业转型的关键期,这种以价值观为内核的组织建设,或许正是企业构建生态壁垒、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