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14:01 来源:新华网 阅读量:18095
文章摘要
近日,江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江苏省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9月2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江苏省实施方案》。 《江苏省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新增学科专业点中属于国家或江苏急需的占比超过85%...
近日,江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江苏省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9月2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江苏省实施方案》。
《江苏省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新增学科专业点中属于国家或江苏急需的占比超过85%,理工农医类学位授予点占比超过60%。到2030年,学科专业布局全面调整优化,江苏“1650”产业体系所需学科专业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
《江苏省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四项行动。
一是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面向江苏人才需求发布急需学科专业清单,精准研判重点产业领域紧缺人才需求规模、专业类型及能力层次;紧扣江苏产业创新需要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创新构建“产业链需求牵引+学科链创新供给”双向赋能的急需学科专业超常规设置机制;围绕江苏区域均衡发展协调布局急需学科专业,推动江苏高校设置与所在设区市主导产业适配的急需学科专业;服务江苏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化布局急需学科专业,鼓励江苏高校引进优质特色资源,合作建设急需学科专业,支撑江苏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二是实施学科分类发展卓越提升行动。启动顶尖学科筑峰计划,重点支持江苏若干学科或优势方向尽快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启动基础学科筑基计划,重点支持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建设;启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筑优计划,坚持破除学科壁垒,探索新型组织形态;启动文化传承学科筑源计划,坚持服务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繁荣发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关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三是实施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行动。建设面向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江苏学院”;建设面向高质量专门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学院;建设面向产业发展需求的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培育新时代优秀导师的江苏省导师学院;构建急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快车道;构建特色化本科荣誉教育体系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型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型协同育人共同体。
四是实施学科专业发展机制深化改革行动。创新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多元多维学科专业评价机制;健全学科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健全研究生、本科、高职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机制。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