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芹:从“卖产品”到“卖文化”

2024-10-20 11:12 来源:新华网 阅读量:13636   

文章摘要

这次采访杨昌芹,和她约定的时间改了三次,终于在10月12日下午见到了她。 前一天晚上刚从贵阳出差返回遵义市赤水的杨昌芹,脸上略显疲惫。但在带记者参观刚刚改造升级后的研学基地时,她立刻变得精神起来。基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场地更宽敞,...

这次采访杨昌芹,和她约定的时间改了三次,终于在10月12日下午见到了她。

前一天晚上刚从贵阳出差返回遵义市赤水的杨昌芹,脸上略显疲惫。但在带记者参观刚刚改造升级后的研学基地时,她立刻变得精神起来。基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场地更宽敞,可以一次性接待更多的研学团队,让更多人可以亲身体验竹编文化。

“以前我们只做了‘极竹堂’,这是产品品牌,还有另一个就是我的名字‘杨昌芹’这个商标,现在准备用来做文化品牌,以实现文化和品牌的融合。”在参观过程中,杨昌芹说,这几天跑贵阳,就是准备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2年,在赤水市政府的扶持下,杨昌芹以竹编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加工为切入点,成立了赤水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创立了“极竹堂”企业品牌。

“好的产品它不一定是好的商品,进入市场就是要能够得到顾客的喜爱,公司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因为在基层,发展才是最好的传承。”杨昌芹认为,创新发展,需要打造品牌效应。当前,她准备在产品品牌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文化品牌。

杨昌芹是全国人大代表、赤水竹编非遗第六代传承人。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前的首场“代表通道”上,她一身苗族盛装,随身携带的竹编工艺杯杯套,讲述贵州赤水竹农通过赤水竹编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了赤水的竹编。

赤水市大同镇的极竹堂竹编基地被数十棵楠木树包围,竹编加工室被数盏日光灯照得通亮,数十名员工围坐在一起忙着手上的竹编,大家有说有笑,时而交流竹编技巧,时而说几句笑话。

基地成品展厅里,传统竹编制成形态各异的灯罩被暖色灯光照得通透,温暖的灯光透过竹篾间隙打在墙上,让这里多了几分精致典雅,这些竹编灯罩有灯笼状、草帽状、飞碟状……设计简约大方,精致有内涵,配上暖色的灯光,颇具韵味。

一根普通的竹片在编艺人手上经刮青、破竹、起篾、染色、煮篾、拉丝、编制等20多道工序。把竹片处理成晶莹透明、细如头发、比纸片还薄的精细竹丝,再精心编织,制作成各种竹编工艺品后,价值可升值到几百元甚至上万元。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些行业,觉得没意思、挣不到钱,我把竹编带到两会上,也是想以真实的案例,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统手工业里来。”在杨昌芹看来,发展就是最好的传承,没有发展,再好的技艺也会埋没、再多的传承人也会流失。

当年这位“90后”姑娘,就是在看到了“赤水竹编”这项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其古老而极富艺术性的技艺所吸引,并将这一技艺发展为一项特色产业。在她看来,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产业的发展,赤水竹编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但是必须要不断创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赤水竹编既是产业,也是文化。我们不仅要做产业,更要做文化。让赤水竹编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相融合,用竹编非遗文化引领竹编市场,用竹编市场来支撑竹编非遗文化。”杨昌芹如今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在传统和现代审美之间找到平衡。她还通过与设计院校、设计师合作,创造性地把传统竹编工艺提升到实用价值与艺术审美相结合,让传统文化“老树开新花”。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分享:

南方新闻网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2020- 南方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okerdeyouxiang@sina.com

备案号:京ICP备18027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