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7 15:39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7130
文章摘要
尽管近期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欧洲天然气价格却在15日显著走低,业内人士认为,这是近期天然气储量较足、工业疲弱压抑需求所致,欧洲“能源焦虑”暂时趋于缓和。不过,从中长期看,欧洲能源对外依存度过高,内部能源产业发展不足,能源安全风险仍挥之不去...
尽管近期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欧洲天然气价格却在15日显著走低,业内人士认为,这是近期天然气储量较足、工业疲弱压抑需求所致,欧洲“能源焦虑”暂时趋于缓和。不过,从中长期看,欧洲能源对外依存度过高,内部能源产业发展不足,能源安全风险仍挥之不去。
储量充足“维稳”气价
欧洲天然气价格期货15日走低,自2023年8月以来首次跌破30欧元/兆瓦时。
作为欧洲定价基准的荷兰天然气期货合约价格上周收高后,15日下跌6.5%。当前,宽幅波动已成为欧洲天然气市场的常态,叠加近期红海航运受阻等地缘政治因素,市场震荡风险加剧。
市场人士预计,本周欧洲地区最大的能源市场英国、法国和德国将出现降温天气,这将提振天然气需求。不过,在2023年积累了创纪录的天然气储量之后,欧洲疲弱的工业对天然气的需求仍然低迷,而且气候变暖令冬季取暖需求下降。这些因素可能会阻碍天然气价格的上涨。
据了解,几家挪威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已经启动采矿项目,预计今年将有近40至50口井投产,而去年只有34口。
对于欧洲来说,天然气方面也不全是好消息。此前多家外媒报道称,自上周五以来,卡塔尔运营的至少五艘正前往红海南端通道的液化天然气船已被停运。卡塔尔是仅次于美国的欧洲最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卡塔尔通常通过水路出口天然气,如果绕道非洲南端,航线要长得多。去年,卡塔尔天然气占西欧消费总量的13%左右。
美对欧天然气出口创新高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美欧对俄采取多轮能源制裁,欧洲与俄罗斯油气逐渐“脱钩”,美国则加大了能源出口,尤其是对欧液化天然气出口。据路透社报道,2023年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量有望增长14.7%,再创新高,欧洲仍是美国液化天然气的主要进口方。
美国拉皮丹能源咨询公司分析师亚历克斯·蒙顿表示,2023年美国有望保持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地位。
近年来,美国逐渐成为欧洲主要能源供应国,2022年上半年跃升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美国已取代俄罗斯成为欧盟最大原油供应国。2022年,欧盟还成为美国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目的地。
市场研究机构克普勒公司表示,俄欧管道天然气输送渠道受限导致欧盟对液化天然气需求激增。2022年,欧盟液化天然气进口量达到9473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远高于2021年的5727万吨。其中,欧盟2022年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总进口量的41%。
据路透社报道,2023年11月和12月,欧洲仍是美国液化天然气主要出口目的地,在美国当月液化天然气出口总量中的占比均超过60%。
欧洲能源安全风险仍存
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总体趋势向好,但欧洲能源市场依然脆弱。国际能源署则担忧,欧洲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欧洲央行前行长马里奥·德拉吉更是发出警告称,如果欧洲不能解决能源成本较世界其他地区高出1至2倍的问题,欧洲将“一事无成”。
在欧洲能源消费和发电结构中,天然气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传统上又占较大比重。数据显示,2021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总量为1550亿立方米,约占其天然气总进口量的45%和总消费量的近40%。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出台一系列针对俄罗斯的制裁举措,试图摆脱对俄化石燃料依赖。不过,“去俄化”并未有效缓解欧洲能源安全风险,只是将“对俄依赖”转变为“对其他地区能源供应依赖程度大幅提高”。
欧盟委员会2023年年底通过“国家援助临时危机和过渡框架”修正案,将相关国家补贴政策延长至2024年6月30日,以应对乌克兰危机及能源价格上涨造成的影响。
欧盟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说,通过对框架部分内容进行调整,欧盟成员国可继续维持其补贴计划,以应对冬季供暖季,并确保仍受危机影响的公司不会被切断必要的支持。
对于欧盟允许各国实施能源补贴的做法,欧洲各界也出现了不同声音。以比利时为代表的西欧和北欧多国公开表示,延长该框架既没有必要,也没有法律依据。荷兰气候和能源部长罗布·杰滕则认为,投入大量资金提高能源效率、研发节能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鉴于存在造成支出赤字、触犯财政纪律的风险,欧盟委员会内部也对大规模补贴计划提出了质疑。欧盟经济专员保罗·真蒂洛尼近日表示,欧盟需要采取协调、审慎的财政政策,尤其是要逐步取消能源补贴措施,这对于增强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和避免加剧通胀压力至关重要。
欧洲工业巨头施耐德电气首席执行官彼得·赫韦克呼吁,欧盟应该考虑统一发放低息贷款,以激励减少能源消耗或输电等资金不足领域的投资。赫韦克认为,除了能源,监管负担日益加重的问题也应引起欧盟有关机构的重视。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